陈礼忠

+收藏:http://chenglz.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神鹰雕手”陈礼忠
2011-05-20    浏览(4835)    作者:李倩/文 张斌/摄影    来源:海峡摄影时报

 

陈礼忠,又名冠森,福州人,毕业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师从冯久和。擅长雕刻寿山石的山水、花卉、禽鸟、动物、人物,尤其精于鹰和天鹅的雕刻。
作品曾获省、市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暨国际艺术精品展金奖。2003年,作品《守望》收藏于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2004年,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主办“陈礼忠大型寿山石雕艺术作品鉴赏会”,并接受中央电视台《艺术品鉴赏》栏目专访。金庸先生曾为其作品《武夷晨曲》题词:“陈礼忠先生妙技,瑰巍奇山,鬼斧神工。”

入选理由:真正搞艺术的人不能只做匠人,每一种艺术形式都要有一种灵魂在背后支撑着。

“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不停地精雕细琢的过程只因了我此生无法磨灭的雕鹰情结。真正搞艺术的人不能只做匠人,每一种艺术形式都要有一种灵魂在背后支撑着。”———陈礼忠
又一个盛夏的早晨,燥热,而有一个人,却可以将燥热挡在自己的心门之外,这个人就是记者要采访的人物———寿山石雕界名艺人陈礼忠。在福州市岳峰南路龙旺花园小区,记者看到了忙碌中的寿山石雕界名艺人陈礼忠。
记者走进陈礼忠位于福州市岳峰南路的创作室,进屋环顾四周,这是一间看上去简陋,却颇有几分温馨的居室。一块块原石,一件件雕刻好的寿山石作品摆放在桌上,大大小小,琳琅满目。陈礼忠说,这里的每块石头,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件作品,都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他还说,十几年前,他与鹰结下了不解之缘,养鹰刻鹰已成为他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部份:“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我贪恋的就是雄鹰那种展翅飞翔的霸气。”
跟随名师  探索石头奥秘
在福州雕艺界,陈礼忠算得上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除了他十几年来对雕刻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外,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为人随和坦荡、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
   1968年,陈礼忠出生于福州一个普通家庭,十八岁那年他走上了寿山石雕刻之路。在舅舅冯其钦的启蒙与传授下,他学起了印纽生肖与传统的龙、凤等的雕刻。1987年,陈礼忠到福州长城宝石厂做工,其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三年同窗共室的封闭式的打造修炼,使陈礼忠的雕刻技艺大为长进。在老师身上,他学到的不仅是雕刻动物和花果的技艺,更重要的是对寿山石的热爱和献身精神。出师之后,在创作之余,陈礼忠还是不断地向先辈求教。他得到了在业内享有“达摩善”之称的当代著名木雕大师林学善、著名寿山石研究专家方宗皀以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关竟等人的细心指导后,眼界大开,创作思路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勤于思考的陈礼忠深知,艺术贵在创新,只有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创造出的作品才能打动观者的心。陈礼忠早期的作品题材侧重于山水和动物的雕刻,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在业内是有目共睹的。《绿野仙姿》《济济一堂》《生机》《天伦乐》《家族》《久安》《长相厮守》等一组寿山石作品,通过对天鹅、狐狸、蚂蚁、鹌鹑等动物大家庭成员的刻画,无一例外地表达了他对生命、对家园、对亲情的关怀。静观《济济一堂》,一块岩石下,六只大小狐狸正藏身于巢穴内,可能是听到了什么异样的响声或嗅到了什么不祥的信号,警觉的它们都竖起耳朵,双眼直盯前方,一动不动。它们面临着被攻击的危险?它们将会平安无事吗?看到这件作品,对生灵命运的关切之情自心中油然而生。
   细赏《久安》会发现,本是好斗的一群鹌鹑,却一同生活在芭蕉树下,倒也相安无事,和睦相处。作者取“鹌”与“安”谐音,拟名《久安》,意味深长。《绿野仙姿》通过对寿山石的巧色运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雌雄天鹅的恩爱相依,情深意重及哺育、爱护后代的情怀。
   陈礼忠雕刻的山水人物同样有其独到之处:在表现山水方面,他认为气势是山水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新愚公移山》《再造山河》《江山如此多娇》《情系江南》《望江南》等作品无不显示出山河的壮美。
   他还充分利用石形石色石理,大胆想象,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态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家住高山顶》作品构思奇特,一轮红日仿佛定格在山巅,群山沐浴着灿灿的金光,而村庄、梯田、树木,迭次淡出,与山色浑然一体。其用色之巧,用刀之精,都让观者称叹不已。
   他善于捕捉细微的情感,于一动一静中咀嚼人生的况味:在茫茫荒江的渔船上,一位孤独的渔夫,放下船桨,燃吸一管旱烟,于是,辛劳的岁月随袅袅烟雾轻轻飘散(《偷闲》)。秋风萧瑟中两片枯黄的荷叶翻卷将残,然而,还有三朵小小的荷花,其中一朵尚未绽开蓓蕾,它们却坚强地迎风而立,为已然逝去的夏天唱最后的挽歌(《生命的挽歌》)。作品中透出的悲剧色彩和苦难意识,不禁使人驻足沉思。
   因其独特的观察、发现、想象和技艺,2001年,历时五载而成的作品《春声赋》问世,陈礼忠盛名远扬。
   五年前,陈礼忠从寿山购到了一块重约600公斤的巨石。五年里,他每天面对着这块小山似的石头,用心和它对话,渐渐地他听懂了石头的语言,于是用刀锋飞快地剔去一层层石璞,一对火凤凰渐渐探出身形。他兴奋不已,又刻下56只形态各异的小鸟,形成众鸟朝凤的欢乐图景。作品《春声赋》于蛇年岁末亮相后,在寿山石之乡福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地一家媒体特地为之开展征名活动,数百人纷纷为之拟名赋诗,此举开了福建文艺界数十知名人士为一件石雕作品而聚会题咏的先例。
情系苍鹰  雕刻美妙人生
   从艺20年,陈礼忠创作的题材十分广泛,无论山水人物还是花鸟虫鱼,都得心应手。不过,他最擅长且独具艺术特色的还是刻鹰。为了活灵活现、形神俱佳地雕刻出鹰的神韵,陈礼忠专门养了三只鹰,并且长年累月精心饲养它们。久而久之,他与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总之,每一件有关鹰的作品的问世,都有一个故事。几年前,陈礼忠前往福州平潭岛看望朋友,与朋友一道乘船出海,傍晚返航时突遇风暴。沉静的大海一下子风雨大作、波涛汹涌,鱼船在波涛间颠簸、摇晃。陈礼忠扶着栏杆站在船头,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置身汪洋大海、在惊涛骇浪中前行的滋味。他说:“海与我是那么亲近,仿佛船和我融为一体般,在狂风中与恶浪搏击,时而腾空,时而俯冲,勾起我的联想,激励我去表达那种顽强、坚韧不拔的崇高精神。”正是缘于此,经过了八年的酝酿,他创作了《啸震沧海》寿山石雕:浪涛翻滚,卷起千堆雪,两只苍鹰搏击浪尖,傲啸沧海,振翅欲飞。1999年,这件作品上了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邮政明信片。
   2003年夏天,作品《家·天下》在雕凿初成雏形时,陈礼忠应邀去新加坡、马来西亚作艺术商务访问。出差才十多天,家里人便打来电话告急,说他最珍爱的那只特有灵性的鹰,自他出国后,不知道为什么就一直不吃不喝,家里人去喂食,它就是不愿张嘴,似乎见不到主人便以绝食对抗。眼看它快不行了,家里人这才急急忙忙告诉他。一听消息,陈礼忠非常焦急,他毅然提前回国,匆匆飞回福州。但是,这只通灵性的鹰已奄奄一息,终于因忍饥挨饿的时间太久而夭折了。“当我捧着它那体温尚存的躯体时,不禁掉下泪来,那一刻起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心里的沮丧难以排解。”也许正是因为这段情结,陈礼忠在雕刻《家·天下》时,倾注了更多的情感和心血,似乎想把自己十余年来对苍鹰的一腔挚爱,全部融入这一巨型的寿山石鹰雕刻作品中去。他的目光和刻刀所到之处,似乎都有鹰的姿影在他心中盘旋。
   陈礼忠说,十多年来,雕刻了多少只鹰,他已无从计数,因为有的还来不及留影便被喜爱之人收藏,甚至远走异国他乡。它们神态不一的逼真神韵,呼之欲出的生命动感,全部都是他年年月月与之相处的飞鹰灵魂的艺术性再现,在每一只鹰的眼神里,都注入了他特殊的情感。《苍鹰》《禽侣》《九天回眸》《禽王天伦》《雄风》《望岳》《啸震沧海》等一件件作品为他赢来了“神鹰雕手”的荣誉。作品《呵护》中,威严的雄鹰,温情的雌鹰呵护着新生命的诞生,一抹浅红的树叶为画面增添了几许温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自然界里的亲情,表达了作者对世间的关爱、对真情的希望和祈求。作品《风号大树中天立》中,苍鹰于狂风中挺立,只见它两翅张开,尾翼掀展,两爪抓紧,似要凌空而起,让观者从中领悟出一种奋发进取、不畏艰难险阻的刚健豪迈之气质,耐人寻味。作品《昨夜风雨》中,雄鹰用尖噱为雌鹰细心梳理有些凌乱的羽毛,如此相濡以沫的动人场景,相信就是再铁石心肠的人见了,也会禁不住热泪盈眶。作品《家·天下》是一首群鹰的欢乐颂:雄鹰目光炯炯地远眺着,一副如壮士、骑士、侠士的英勇气概,以防外敌入侵的警惕姿态,让人产生绵延不绝的遐想;雌鹰则柔情地哺食稚儿,母子之间的养育之恩、舔犊之情,在口对口喂食的片刻之间表露得淋漓尽致,动人心扉……
   “抬头仰望天空,在阳光的沐浴下,一只搏击长空的苍鹰在蓝天中翱翔,苍鹰有着雄壮的身体,它傲视群雄,悠然自若地飞翔在蓝天下,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展示它优美的身姿。”此情此景,让我陷入遐想中,陈礼忠打断了记者纷飞的思绪,他眼神中闪耀着一丝光芒,激动地说:“我以鹰为主题创作的这一系列作品是想表达一种思想:鹰有着雄壮之美,具有顽强搏击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进步的时代最需要的精神是自强不息、奋斗拼搏,中华民族需要宏扬这样一种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文艺联姻  提升寿山石雕的价值
   开阔的思维,精湛的技艺,让陈礼忠厚积薄发,雕艺不断攀上新高,作品不断荣获大奖。他的作品《风号大树中天立》获首届“风华杯”青年艺术大奖赛金奖;《春声赋》获第二届寿山石艺术家作品金奖;《清风徐来香满堂》荣获全国“金凤凰原创工艺美术品设计大奖赛”金奖;《家园系列》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精品博览会金奖……此外,他的作品还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以及中国港台展出,为当地人争相收藏。面对殊荣,陈礼忠淡然之中想得更远:“寿山石雕刻艺术作为一门事业已融入我的生命中,遍及我的每一寸神经,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肩负起传承和创新的重任,让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弘扬光大,走向世界。”
   陈礼忠爱石品石雕石,石头之上生命的灵性都是他对生活的体验和对人生的感悟。业余时间,他还喜欢结交朋友,钟爱旅行。十几年的时间里,他遍游名川大山,名胜古迹,每走过一个地方都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印象中的杭州西湖,像一首诗,一幅天然的美图,诉说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我游览杭州西湖时,信步于长堤之上,惊叹于眼前的景色,以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看看隔湖相望的雷峰塔,联想起当年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以及《白蛇传》这一美丽的民间传说,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还去过四川的乐山,呈现在我面前的大佛坐在山里,面向岷江,雍容大度,气势磅礴。我站在岷江边,不由的感叹起我们伟大的祖先,为祖先的坚强毅力、勇敢精神而感动。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他们用聪明才智,用辛勤的双手和汗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祖先的巧夺天工、精雕细琢,无不令后人拍手称奇,千百年来它更以神奇的故事和传说吸引了无数信徒和旅行者,令人仰慕、崇拜和向往。”旅行的这段经历给了陈礼忠这样的启发: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依托,文化与旅游强强联姻,给当地带来了宝贵的财富。那么,文化与艺术相融合,或许也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于是,他开始深入文学界,和知名文人交朋友。他那件用高山鸡母窝石历经五年刻成的最大寿山石雕作品,由福州市文联主席陈章汉冠名《春声赋》,并作赋咏赞之。八闽知名文人为一件寿山石雕作品拟名并作赋,开创了寿山石雕艺术创造历史的先例。此外,陈章汉还曾为礼忠的“家园”主题寿山石雕作品作《另类解读》,一时传为美谈。如《另类解读·济济一堂》:
狡猾无罪,在利益与伤害并存的篱边, 确要防着点
生儿育女,可以无师,组织一个家,宜于暗处完成
最大的难题,是把鼻子拉长,眼睛磨利 , 耳朵削尖
鼻梁的延长线上,除了天敌和猎物,都是可疑对象
警惕,天地间最累的话,倘有某一只学着放弃狐疑
一窝子视线就有了变化,这世界好歹少了些,敌意
   2007年,福建某刊物的封面,刊登了陈礼忠的作品《春眠不觉晓》,并赋鉴赏者诗一首:
   经过了寒冬 相依的爱
又成长出一圈年轮
   刀削斧劈一样冷冽 命运
给比翼齐飞必要的一课
翅膀经得起逆风了
彼此信赖根深了
重返的春天 罄石上并蒂
   在该期刊近两年的封面或扉页上,陈礼忠的寿山石雕作品频频亮相。
   丹霞般的玉女峰与云幛雾霭的大王峰隔水对峙,游客乘筏从山间的清溪顺流漂下,艄公指点着山峰讲述“大王与玉女”的缠绵故事,古榕小径上顽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走遍天下名山大川,在小说中演绎过无数山川传奇的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也不禁为陈礼忠作品《武夷晨曲》的灵性与诗意所打动,挥笔写下“陈礼忠先生妙枝,瑰巍奇山,鬼斧神工”的赞语。
   每个人脚下都有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不同的是每个人对“方向”的把握各有不同;只要认准方向,坚持不懈,总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无数次的创作经历,让陈礼忠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艺术与文化联姻”,他认为“真正搞艺术的人不能只做匠人,每一种艺术形式都要有一种灵魂在背后支撑着。”与文字的联姻,突破了寿山石文化的传统历史帷幕,赋予寿山石雕更多的文学意蕴。与文学的联姻,提高了寿山石雕的品位,也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地位,赋予了寿山石雕更大的艺术价值。

标签:神鹰雕手”陈礼忠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